【会员干货分享】#二战 双非一本# 他这样考上了清华法硕(非法学)

又到了一年一度、激动人心的考研发榜时,去K书将陆续推出2021考研学霸会员的备考分享系列,每一篇干货满满,在此代表去K书的全体同事们和会员们向2021考研学霸会员们成功登顶表示衷心的祝贺,并由衷地感激贡献干货内容的2021考研学霸会员们!今天这期备考干货分享的主人公是去K书的2021考研会员谢同学。谢同学本科毕业于一所偏远地区双非一本,工科专业。纯粹是因为对法律深感兴趣,又不想从事学术研究,所以选择报考法律硕士。以下内容为谢同学本人亲自撰写,用最朴实的文字记录了他二战备考最终被清华大学法硕(非法学)录取的心路历程。

本文作者为去K书2021考研通关会员谢同学,以第一人称撰写。全文共11545字,阅读时间约24分钟。内容详实,干货满满,强烈建议备战2022考研特别是报考法硕的考研会员们收藏此文,以便今后查阅。

图片

我毕业于一所偏远地区的双非一本,所学专业是工科。纯粹是因为对法律感兴趣,又不想从事学术研究,就选择报考法律硕士。一战和二战的分数情况如下:一战北京大学:总分374,政治68,英语71,基础课115,综合课121;二战清华大学:总分394;政治73,英语78,基础课123,综合课120,复试403,总分797。下面来谈一谈各个科目的初试备考经验教训、复试经验教训,给出一点择校建议,最后再聊聊去K书。

图片

一、政治

1.参考书目

石磊《全讲全练》(共四分册):每个知识点后都附有相应的真题,对于知识点的针对性掌握有很大帮助;将四部分拆解为四本书,便于携带。个人建议作为讲义使用。

徐涛《核心考案》《精讲精练》压缩版:存在书上没有但可能考察到的风险,可买来用于第一轮学习。

肖秀荣《1000题》《8套卷》《4套卷》:从备考初期开始到11月初做《1000题》,马原部分至少做三遍,毛中特和史纲部分至少做两遍;《8套卷》《4套卷》分别在11月和12月出版;最后的考题有相当一部分会是以上三本资料中的原题。

肖秀荣《知识点提要》《知识点精讲精练》压缩版:全书有155处拓展与点拨以及54张图表,对于后期重点知识点的强化记忆和易混淆知识点的对比分析有很大的帮助。可将各大名师冲刺卷的重难点记录在此书上,作为冲刺阶段的枕边书。

腿姐陆寓丰《冲刺背诵手册》:上篇亮点不太突出,重要的是下篇的技巧总结部分。这部分的会议、人物、文献、土地政策与思想解放总结以及Keywords提分法则都是冲刺阶段要熟练掌握的重中之重。

2.备考规划及老师的选择

在备考的前期马原史纲毛中特都可以听徐涛的课程,中期建议听石磊的马原和毛中特的毛部分、蒋中挺的史纲,后期(9月以后)建议听腿姐的冲刺班。另外,建议直接都从强化班开始听,先修班一般不太重要。

3.考研政治历年真题的重要性

普遍认为考研政治的真题没有借鉴意义,这是没有根据的说法。举例说明如下:2003年22题、2011年21题、2013年22题以及2021年5题都考察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2013年29题考察中国赢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2021年考察抗战胜利的关键;2006年27题和2019年28题都考察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什么,2021年11题考察了新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什么;2008年10题考察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2021年12题考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2001年文科4题、2009年7题和2021年20题都考察了发生变化的资本构成;2013年30题和2021年22题都考察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意义。

由此可见,研究考研政治的历年真题是有重大意义的,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需要花大量时间整理历年真题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名师们已经把真题研究透了,我们要做的只是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即模拟题做好即可。在此只推荐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8套卷》《4套卷》,其所命制的模拟题与真题是有最高的相似度的,并且你会发现最终在考场上所见到的相当一部分题目都会出自以上三本书,这与肖秀荣老师本人担任过14年命题人的经历紧密相关。

4.主观题的备考

对于主观题的背诵,我是出了肖四之后才开始的。个人建议以肖四的主观题答案为主,学有余力再参考其他老师的资料。因为绝大多数的考生都会背诵肖四,我们需要先把平均分拿到手,再去追求更高的分数。不过谨记,所背诵的只是答案的素材,需要在考场上依据不同的设问并搭配所给出的材料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而不能直接完整默写。

关于背诵方法,我是将肖四答案按照关键词进行归类并简化,这样一则可以减轻记忆负担,二则背诵起来更有条理性、逻辑性,便于考场上灵活运用。

以2021年的备考为例,我总共是准备了7页纸的背诵材料,其中马原和毛中特各2页,思修、史纲和当代各1页。至于选择背诵什么材料,根据每年的热点来推断就知道有些话题是必考的,那么其他话题就可以不那么重视。比如去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这个事件是材料分析题必考的,而且最有可能放在史纲部分考察,所以我准备了关于抗美援朝的三个设问角度的答案,最后也取得了比较高的分数(8分)。

图片

5.从小题分的角度谈经验和教训总结

单选题16/16;多选题24/34;材料分析题32.5/50。相比一战,单选题多对了3个,多选题多得了2.5分。

就政治的备考而言,我认为首先不能轻视这门学科,一定要尽早备考;其次要重视1000题,马原部分至少要做2到3遍,把错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总结整理到讲义上;最后备考后期常备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随时随地翻看。我自己的教训就是,时政的部分应该花更多时间,近几年的毛中特和史纲部分已渗透进了时政的内容,占的分值越来越大,需要更为重视。

 二、英语

1.参考书目

张剑《历年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俗称“黄皮书”:每一道小题都给出了详细的分析,除了翻译部分的解析以外,其他部分都要好好读,尤其要重视【语篇分析】和【技巧总结】,这两个部分时常被忽略但对于做题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另外注意,反复做2005年以后的真题就足够,如果仍学有余力,英语(二)的真题是英语(一)最好的模拟题。

王继辉《真题学霸狂练》:真题排版以及选项顺序与黄皮书完全一致,可用于多次刷题。

刘晓艳《不就是语法和长难句吗?》:搭配刘晓艳的语法、长难句和翻译的视频课程使用效果更佳。

唐静《拆分与组合翻译法》:解决了黄皮书解析单薄的问题。

王江涛《高分写作》:全部背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大作文只需在各个话题的文章中挑出两三篇背下来即可。当然,有同学只使用了黄皮书给出的范文也取得了很高的分数。

2.备考规划及老师的选择

前中期只要研究阅读理解A节的真题即可,从2010年的真题开始听唐迟的课程。

有一定的英语阅读基础之后,从9月份开始就可以做完形、新题型和翻译了。新题型马天艺讲得比较好;翻译可以听刘晓艳或者唐静的翻译基础课(应该就几节,主要是了解评分标准),然后逐年做题并参考《拆分与组合翻译法》即可;完形我没有找到比较好的老师,我是只用了张剑黄皮书的解析。

另外,近几年的完形填空都比较简单,千万不要放弃。

3.背单词

我购买过《恋练有词》,但到最后也没翻过。一本厚重的单词书,放在那里就写着“我背不下来”这五个字,如果真要使用实体书也建议买一本薄的单词书,比如王江涛的《十天搞定考研词汇》,书里给出了每个单词的核心含义(曾经考过的),在背词初期只要记下真题中出现过的意思就够了。

就考研英语而言,背单词的核心目的是看到英文能够知道它的中文含义即可(需要通过中文想英文只有写作部分才会用到,其应对方式就是背范文然后能够全文默写),而不需要掌握其拼写。所以在此,我个人还是建议使用背单词的App,个人推荐墨墨背单词。这个软件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功能,显示单词→点击屏幕出现中文含义→选择记住或者忘记以决定下次见到它是什么时候。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建议多使用修改词义的功能,将真题中出现过的含义放在最优先的位置,考频较低的可以放在后面。

4.阅读理解A节的全文翻译

结合我的一战和二战经验,我个人认为精翻对于英语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一战备考期间,我倚仗自己六级阅读220+的底子,认为精翻只适用于英语“基础差”的考生,所以没有采取这种训练方式,并且也没有专门去学习语法和长难句,直接就从1998年的真题开始逐年做。正确率确实逐年有所提升,即使在对近几年阅读理解A节的文章看不太懂的情况下,错误个数都能保持在3个以内,所以在上考场之前是胸有成竹的。但我一旦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新题”(文中的生词没有事先在单词App上背过,导致文章更加看不懂)时,就完全乱了阵脚,最后硬着头皮做完,最终的结果差得超出意料之外(阅读A节错5-6个)。

在查到英语各部分分数之后,决定二战的英语备考思路要做大的调整。

首先,面对考研英语,必须要怀着空杯心态,把自己当成英语小白,扎扎实实从刘晓艳老师的语法课程开始,再到长难句课程,最后到翻译课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分析句子成分,再做中英互译。在这个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英语基础竟如此差,很多文章自以为读得懂而实际上只是“感觉”自己读懂罢了。所以,为了验证自己的“感觉”是否与现实相符,我开始了全文翻译。从2005年的4篇文章开始一直翻译到2016年为止,然后再开始做题。

翻译的时候,除了要把每个句子的中文含义写下来以外,还需要利用好张剑的黄皮书,对各段、各部分作概括,并分析文章的结构,这对于后续做题有很大帮助。在2021年的考场上,即便在除了第三篇以外,其他三篇文章都读不太懂的情况下,还是获得了较高的正确率(错2个),个人认为弄清楚文章脉络的能力还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

在基础(语法和长难句)比较扎实(确实能看懂文章)的前提下,就可以开始做题了。对答案的时候,一定要重视黄皮书的《技巧总结》,这里会总结出解决某一类型题目的方法,再结合唐迟的视频课程,踏踏实实地研究好每一篇文章。

对于一战的考生,我给出的建议是先做完一篇文章的题,再做精翻,再看黄皮书的答案以及语篇分析,再看唐迟的视频课程,最后自己做简单总结(对于完全读不懂的文章,精翻也可以放在最后)。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长,一篇文章可能要花好几天时间来研究,但付出的时间一定是值得的。

5.大作文的备考

我的大作文是15.5/20分,算是较高的分数。

关于大作文,备考前期可以按照王江涛的要求,各个话题找一两篇总共背10来篇大作文,感受一下大作文的行文,到了9月以后,就可以去网上买模板了。找模板的时候要警惕“一对一万能模板”(声称一篇作文可以应对任何话题),个人建议是选择每个话题都提供相应文章来背诵的比较靠谱一些。

我是在一战的时候买了浙大顾不得学长的小素材册子,自己从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话,拼凑成了四篇文章(按照个人品质、传统美德、电子产品和环境污染四个话题分类)。首尾段是固定的,不同的是第二段。

至于为什么二战比一战还高了一分,我猜想可能是首段描图的部分呈现得比较好吧。建议拿近二十年真题的图画去练手,对于不知道中文怎么说的物品或者动作,都要逼着自己尝试着用简单的单词去描述,然后参考范文,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内容记下来。

我自己总结的与描图有关的东西都在这里了:

①谓语动词:run,walk, sit, stand, lie, float

②介词短语:on the sea, in the darkness, in the sunshine, in a greenhouse, on the running track, in the field, along the path, in the middle of the picture, around the table, in a sofa

【万能:in the sunshine, in the field, in the middle of the picture, in front of us】

③主语:a varity of people

④主语的态度:delighted, depressed, confident, puzzled(at a loss), tired, earnest, diligent(he seems quite depressed)

⑤主语的状态:facing…, handing(最好加上adv,如tightly holding)。真题涉及到的其他有with various kinds of fish in the sea, with a warm smile on her face, with the shelter protecting it from rain, with sweat pouring down his cheek

⑥定语从句:who has grown up, whose number had increased greatly, which is moved out of the greenhouse

⑦图画对比衔接词:On the contrary, Similarly

⑧有人说话:is uttering “”, says “”, uttering that, saying that, wispering to herself/himself

另外,个人感觉卷面的整洁程度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重要。我一战二战的大作文都有比较多的涂改,而且都是在第二段的关键词处,特别是今年我第二段第一行的关键词就涂改了两次。考完我想这次大作文肯定会被判低分,没想到比去年情况还好一点。

三、专业课

1.参考书目

《考试分析》:官方指定的教材,几乎所有真题都来源于此,备考全程都要用到;另外,2021版错误锐减,但若有与法条相冲突之处,仍须以法条为准。

《考试大纲》:一本小册子,以考点列举的方式简化整本考试分析,并附有近两年的真题以及简版参考答案。没有参考价值,不建议购买。

京成法硕《八仙过海笔记》:京成法硕的核心资料,分为刑法分则册和综合课册,很好地解决了考试分析上刑法分则和综合课部分考点混乱的问题。清晰明了、详略得当,并且根据真题的考察情况在考试分析的基础上补充了部分知识点,适合直接用于学习和背诵。

《考前冲刺背诵手册》:考试分析的压缩版,将核心考点用多种形式标注出来,并将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可用于备考中后期。如果已有《八仙过海笔记》,则无需购买。

《法律法规汇编》:汇编了法硕联考可能考察到的法条,供查阅之用。

《基础配套练习》(高教版)《考试大纲配套练习》(人大版)等模拟题。各大机构出的模拟题都不建议做,和真题出题思路不太一样,容易走偏,只做真题。如果真的学有余力,可以只做其中的选择题部分。

京成法硕《配套练习》:将真题按章节分类,备考的前期和中期可以各做一遍,用于熟悉知识点和了解出题方式。答案是简略版的,如果需要详解的话,可以听胡勇师兄的音频讲解或者咨询群内答疑的学长学姐,还可以查阅按年份真题所配答案中的解析。

《历年真题章节分类详解》:将真题按章节分类。排版混乱,查阅不便。答案直接附在题目之后,很容易对做题造成干扰。不建议购买。

《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将真题按年份编排,用于备考的中后期。将答案写在本子上,第一遍完整做下来,并把错题标注出来,第二遍可以只做错题。另外,留最近两年的题在考前1-2个月冲刺阶段作为模考。

京成法硕《背诵提纲》:包含几乎所有的主观题考点,并将可能涉及到的选择题考点以提问的形式进行罗列,对于中后期主观题的背诵以及考点的正确掌握有很大帮助。

《主观题必背》:把可能考主观题和不可能考主观题的题目都罗列出来,个人感觉是在凑页数,不适合背诵。

《法条分析及案例分析专项突破》:法条分析部分可以用于查漏补缺,案例分析部分可以用于开拓视野。学有余力可以购买。

《分析题及论述题突破》:个人感觉出题人没有用心,题目完全没有参考价值。

《冲刺五套卷》《终极预测三套卷》等冲刺卷,各大机构出版的冲刺卷不是押题性质的(与肖八肖四完全不是一码事),只是用于查漏补缺,考察的知识点很偏,学有余力可以买来做做。

2.老师的选择

我一战二战报的都是京成法硕,没有听过大型辅导机构的名师课程。胡勇师兄授课的特点是不讲废话、全是干货,当然客观来说,某些章节可能会存在枯燥而听走神的问题,但是只要在第一轮坚持下来,听第二轮课程的时候就会轻松许多。测试也比较频繁,大概是一到两周一次。备考是个长期的过程,有的时候会懈怠,但是只要知道几天后要测试,就会紧张起来,毕竟对手都是在群里同听一个老师课程的同学,测试的大多数内容又是课上强调过的重点,谁不想取得一个更高的分数来证明自己呢。此外,我个人感觉每次测试的情况对于填报志愿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排在最前面的当然有底气选择更好的学校,但是如果长期排在中游以下的话,可能就需要保守一些了。

从负责任的角度讲,选择老师也并不能只看口碑,还需要是否适合自己。所以,我建议在备考初期可以去试听多个老师的课程,看一看哪个老师最适合自己,然后再报班,这样可能更稳妥。

3.备考规划

我是基本按照京成法硕的课表来,顺序是刑法民法法理学宪法法制史,备考初期每天听完课就做分章节真题(我是基本没有做过模拟题,个人感觉和真题差别过大,不建议做)。

在学新知识前一定要先复习学过的内容,不然学过的跟没学过一样(这是有惨痛教训的)。复习的时候可以用Anki,也可以用纸质的资料(京成法硕的背诵提纲就比较好用)。备考中期可以把分章节真题中做错的部分再做一遍,后期就可以开始按年份刷真题了。

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除了选择题以外,主观题也要关注一下。案例分析题可以只把采分点简要写出来但一定要做;早些年的辨析题也一定要尝试着写一写,考察过的都是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简答题和论述题也可以简单写写。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动笔迈出那一步。

另外,不建议一战的同学花大量时间做Anki卡片,这可能会导致跟不上课程进度最后计划全被打乱;思维导图可以用来梳理有包含关系的知识点,便于从体系上把握知识点,但是要注意适当使用,很多知识并不适合做思维导图。

4.各科的备考建议

刑法、民法和法理学的学习都要能够构建起有逻辑的知识体系,简单说就是需要把《考试分析》的目录弄清楚。刑法分为总则和分则,而总则分为犯罪论和刑罚论,中间以刑事责任为桥梁,另外一定要把量刑制度和刑罚执行制度区分开来(前两年直接考察过不止一次)。民法总则部分是以民事法律关系为核心展开的,分则则是对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分别展开。法理学前面几章分别回答了法律是什么、哪里来的、有什么用处、如何构成的问题,七八两章是法律运行的五个阶段,最后几章是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只有首先从宏观上把握要学习的内容,才能对自己所处在的阶段有更清醒的认识。

在学习刑法总则过程中,要留意考试分析中涉及到的案例及其所对应的知识点,一方面有助于将抽象的法律知识具象化,另一方面,历年真题的选择题部分有多次直接采用了考试分析里的案例,如果事先看过的话,也会有一定优势。

在学习分则的时候,个人建议不要完全抛弃考试分析。首先,考试分析界定了分则的考察范围,绝大多数情况下,真题所考察的知识点不会超纲,近几年法条分析所涉及到的分则知识点也都在考试分析上有;其次要特别重视分则部分的一些穷举的知识点和一些词语解释。危险驾驶罪的法定情形、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行为表现、贷款诈骗罪的法定方法、信用卡诈骗罪的法定方法、信用卡诈骗罪中“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表现、强迫交易罪的行为表现、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特征,这些都是考试分析中列了列了1234或者以分号隔开的穷举的内容应当熟练记住,不仅可以应对法条分析和简答题(2021年就考察了寻衅滋事罪的行为表现),对于选择题也有一定帮助。另外,对于分析中提到的词语解释,比如“机动车”“道路”“醉酒”“假药”等都有可能考法条分析题,都要准确记忆。

法理学要想学好比较简单粗暴:在学完刑法和民法的基础上,把所有的主观题考点都背下来,不仅解决了主观题,选择题做起来也是得心应手。目前能想到的比较难应付的就是“当代中国法的渊源”这块知识了,和宪法的一些知识杂糅在一起,学完之后会比较乱。京成法硕是给出了一张结构图,我自己完善了一下就有了下图:

图片

宪法的很多知识点比较琐碎,学起来也是容易乱。人大代表选举由谁主持、候选人如何产生、代表候选人名额多少、通过有什么要求;国家领导人如何产生;人大代表罢免的提案主体有哪些、向谁提案、可以罢免哪些人,国家领导人、地方各级领导人、村委会成员又有哪些不同;人大代表如何辞职、领导如何辞职;质询案需要哪些主体来提案,法律案的提案又如何;违宪审查的内容有哪些等等。可以选择自己查阅法条整理,也可以参考京成法硕的《八仙过海笔记》,大多易混淆的内容在这本书上都有。

中国法制史学习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朝代顺序记清楚,学习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混淆,也需要按照朝代顺序整理立法指导思想、刑罚制度、法典篇目及其内容、继承制度、婚姻制度、选官制度、最高司法机关、监察机关、司法制度等的变迁。这些也是大多在《八仙过海笔记》上都有。

5.从小题分的角度谈经验和教训总结

【基础课】T1:32/40  T2:18/20 T3:29.5/40  T4:15/20  T5:28.5/30

【综合课】T1:35/40  T2:18/20 T3:23.5/30  T4:22/30  T5:21/30

经验的话,有发言权的可能只有基础课的案例分析题吧。

刑法案例分析是一战二战都是15分满分,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答题技巧也很重要(京成的课程里有涉及)。有一个好的答题方式,是很有助于理清思路、培养严谨的思考习惯的。

去年民法的案例分析是7.5分,失一半分的重要原因是题目本身有些超纲。但是不能因为有可能超纲而在备考期间花大量时间研究《考试分析》以外的知识,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超纲毕竟是少数情况。就基础课而言,只要把《考试分析》上的内容真正掌握透彻,120分以上还是可以实现的。所以今年在抱紧《考试分析》的基础上,民法的案例分析取得了13.5分。

至于教训,主要谈谈简答题吧。民法的第二道案例分析——宅基地使用权的特征我是完全没有重视过,物权部分的所有“特征”我都背过但我就觉得这个考察的概率最低所以就它没背过,然后考了。而据我所知,基础课能够取得120分以上的同学中,没背过这道题的是少数。我这题只拿了4.5分,是血的教训。

现在的简答题的出题套路和早些年的差别已经很大了,对于想要报考名校的同学来说,“重点知识全面背诵”是一个基本要求,不能抱任何的侥幸心理。 

四、复试

对于法律硕士而言,每个学校的复试形式都不一样,相应的备考路径也是千差万别。所以这个部分不具普遍的参考价值。

先介绍几个时间点吧。今年(2021年)的初试成绩是在2月26日开放查询的,3月12日出复试分数线,次日,清华法学院公布进入复试的同学名单和21日复试的通知,我直接致电法学院招生办了解复试成绩的大致情况,了解到具体的复试分数等4月16日的拟录取名单中才能看到。

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清华法硕的复试备考在出初试成绩之后再开始准备,也就是说,至少留出半个月的时间来备考,问题就不太大。从整体来看,备考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就知识储备而言,需要了解过去的一年,尤其是近几个月发生的热点事件以及网友们热议的话题,并且阅读相关的评论文章,了解主要观点;另一方面,是联络其他进入(或者有机会进入)复试的同学,组建5个人左右的微信群,每天组织热点问题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最好还能联系到清华法律硕士专业在读的学长学姐,参加他们组织的模拟面试,训练自己开口说话的能力。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其他的工作并非必要,比如在很多的学长学姐都会推荐一些“必读书目”,读书主要是希望能够从中汲取写作的素材来应对笔试中的论述题,但疫情后的纯面试考核并不是硬性的要求。所以,复试备考期间就没有什么可焦虑的了。如果实在想要报复试班的话,市场上能够提供清华法硕复试辅导的应该只有京成和华图两个机构,据了解两个机构都不错。

再就是介绍一下今年(2021年)清华法硕复试的具体情况吧。考生被分为成几个组,每个组都按照姓氏拼音的首字母顺序排序,早上8点开始,中午有一段时间暂停,下午5点左右结束。每个组都安排几个老师进行面试,一般只有一个老师负责提问,其他老师可能会提问,可能全程都不会说话。

去年出现了笔试题型面试化的情况,比如要求考生口头对某个名词作出解释,并且有的组增加了一些新的题型,比如老师说某句古诗词的上句并要求考生说古诗词的下句。但是今年似乎是完全取消了名词解释这个题型,直接问问题。

整体而言,清华的面试内容是极其灵活的,提问的内容随机性极大,有的是老师事先准备的,有的是针对自我介绍的内容进行的提问。在面试的二十多分钟里,考生要把与老师的每次问答都当做是朋友之间的聊天,谈吐大方自信,尽量做到不冷场,即使是思考也尽可能不要沉默太长时间,就算是一个完全不了解的话题,也不能直接回答自己不会,也要试图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与老师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这些都是备考期间的训练目标)。

从我自己的复试情况来看,能够谈的更多是教训而不是经验,因为出了点小状况。我鬼使神差地没有仔细阅读我所在组的教务老师发来的通知,不知道应该要准备初试准考证,导致复试开始的时候占用了一点时间翻找准考证,给老师留下的第一印象比较差。即使在面试正式开始后表现尚可,但鉴于我做事不够严谨、准备不认真的表现,也还是给了个比较低的分数。 

五、谈谈择校

报考名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准确评估自己的实力,评判标准可以从几个方面出发:

首先,就是根据平时做题的正确率,外加辅导班的测试排名。其次我认为也比较重要的就是本科的院校,高考的成绩能客观地反映很多问题,想要实现“阶层跨越”在学习习惯等诸多领域都要有比较大的改变。最后,自己是否能够接受坏的结果,能否接受二战、三战,说白了就是“玩不玩得起”的问题。这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里的支持程度,要是父母不支持二战甚至三战,就得慎重了。

就清华今年的生源而言,根据考生编号判断,被录取的90个同学里,只有14个是应届毕业生(可以简单理解为一战),其他的绝大多数同学都是二战及以上,而且大都是出身于985、211院校(我想考上北大很可能平均是三战)。应该没有几个人在出成绩前能够保证自己能考上,所以强大的心理素质有多么重要。

对于二战的考生而言,我认为是一定要仔细分析一战的得失。比如我就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小题分,花了很长时间思考为什么公共课客观题失分严重,看了很多的高分经验贴,确定自己有很大的提分空间,再结合自己的一段时间的备考状态,有一定把握提高20分才敢报的清华。

有句话说得好,考研是“考得好不如选得好”,很多能够在北京地区考到370+的同学其实绝大多数的985院校的复试分数线都能达到,但就因为执着于一两所高校而错失了一年的时间。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幸存者偏差”,以为双非一本二本三本甚至专升本考上Top2只要努力就是可以实现的,但那可能是四战五战的结果,你并不知道对方付出的代价到底有多大。

法律硕士确实是门槛比较低的报考方向,但是报考人数的增长跟不上扩招的步伐,这只会让竞争越来越激烈,试题的难度越来越大而分数线却稳中有升。Top2的光环虽然绚丽,但是就业的好坏终究还是取决于个人的能力,从这个角度上看,名校可能也并不那么重要吧。 

六、聊聊去K书

确定要二战的时候,我开始在微信上搜索广州的付费自习室,发现大多都是关于去K书的推荐文章,而其他的自习室,要么环境不如去K书,要么压根儿看不到宣传文案。于是我添加了店小二微信,了解到去K书还提供了专门为考研会员量身定制的“考研通关卡”,跟报班的费用相比,我认为去K书物有所值。既然下定了决心,就奔着二战到复试的终点线,最后,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去K书,选择了“考研通关卡”。

记得第一次去去K书是在2020年的3月底,当时去的是离家比较近的昌岗馆。昌岗馆开在离昌岗地铁站特别近的地方,但其位置却不太起眼,需要拐两个小弯才能到。本来的期待并不是特别高,担心环境狭小、拥挤,但一进入昌岗馆却感觉完全不同、别有洞天。一进门的环境就把我深深吸引住了——离大门最近的公共区域就是几排摆了密密麻麻参考资料的通顶大书架,灯光打在书架上显得特有情调。书架上满满都是之前在这里备考的学长学姐们留下的,大都是几乎没怎么翻动过的新书。

图片

再往里走也与我的预期相左,里面还分了几个区,面积特别大,而且新区内每个会员的使用面积也很大,桌面上顺着视线笔直摆一台电脑和一本参考书是绰绰有余。

去K书最吸引我的一点,就是它的专门为考生的备考冲刺特设的“小黑屋”(沉浸式)学习环境。学习过程中,在视野范围内除了书桌上的东西以外,其他地方都是黑黢黢的。而我认为人的注意力是会跟着光亮处走的,也就是说,坐在书桌前的人并不会被周边环境所吸引,而更多地会聚焦于手头急需完成的任务。这样设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会员可能会感觉在去K书学习的时间过得特别快,像我这种自制力一般的人,会觉得效率空前地高,这是我认为去K书最大的魅力所在,而这也是我来到去K书之前没有考虑过而来了之后颇感惊喜的一点。

图片

去K书是连锁规模最大的专业备考自习室,会员各馆通行无阻。备考期间我曾去多个馆学习,各馆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吸引着我:比如天河馆(现更名为体育中心馆)地处CBD,是学累了就能逛街的好去处,东山馆附近比较幽静,偶尔在附近逛逛古建筑群也是挺惬意的事;再比如每天有很长一段时间照射在番禺广场馆的休息区,冬日里想要晒太阳也就是几步路的事情。不过到了最后冲刺阶段,我还是偏爱万胜广场馆,因为我比较喜欢通过运动来解乏,而商场楼上就有健身中心,这是最得我心的了。

七、结语

在去K书备考的半年多时间里,我的生活也并不只是由冰冷的讲义和习题所构成的。虽然与大多数同馆的会员们未曾有过交流,但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对于漫漫的考研路而言,他们只要在我身边,就像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一般,是一种陪伴,更是一种激励,这是去K书给我带来的一种独特的温情。如今回味,我很享受在去K书备考的那段时光,也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你也能和当时的我一样,去拥有那只属于奋斗者的体验吧!【编辑评论】刊出的内容忠实于谢同学的原稿原文,几乎未做任何删改,谢同学用最朴实的文字记录了他在去K书备考的奋斗历程,2020年3月9日,疫情后的复工之日,去K书(广州)昌岗馆便迎来了2021考研的第一波奋斗者,谢同学便是其中之一。很有意义的是,谢同学的女朋友也是在他的感染下加入了去K书的考研通关会员大家庭,刚刚以优秀的复试成绩被北理工录取,祝贺祝福他们俩,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读完谢同学的文字,希望对参加今年年底即将到来的400万考生激烈竞争的2022考研的你有所帮助,向谢同学学习,莫再蹉跎青春岁月,用坚定的信念、坚毅的行动、坚持的奋斗,去谱写你的精彩人生吧!

来源:去K书,欢迎转载,本文链接:http://www.qukshu.com/91.html

(1)
上一篇 2022年 10月 24日 下午9:49
下一篇 2022年 10月 24日 下午9:49

相关推荐

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